傳統青磚的制作方法是什么?
傳統青磚和仿古青磚的燒制方法差不多。仿古青磚是仿照古代青磚的各種風格,按照古代青磚的燒制方法燒制,用古代青磚所用的粘土材料制成的一種青磚。我們來介紹一下傳統。
古磚的傳統燒制方法。
(1)挖窯
燒磚,如果事先沒有磚窯,必須先挖窯。人工挖掘一個磚窯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工程,往往需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。因為窯要挖在土質堅實的地方,土質太疏松,容易坍塌。要用鋤頭一點一點地挖,如果遇到多巖石的地方,只能用鶴嘴鋤一點一點地把石頭鑿下去。而且一個磚窯只能同時容納三兩個人,所以進度很慢。磚窯挖好后,整個窯略呈圓錐形。以燒一萬塊磚的磚窯為例。窯底直徑約5米,窯高約6米。弓身入窯門,仿佛進入穹頂,圓形窯壁,頂部是孔徑1m以上的圓形天窗(俗稱大煙囪),底壁有三個孔徑約40cm的排氣孔(俗稱小煙囪)。在山洞里仰望天空,真可謂“坐井觀天”。陽光從頂孔射進來,五顏六色。在其中工作的人可以通過觀察光束移動的位置來知道時間和小時。
(2)制坯
磚塊通常在秋天后制作,因為這個季節雨水很少,所以適合干燥磚塊。江南盛產優質紅壤,俗稱黃泥。這些黃泥既不含砂也不含石,而且非常粘,非常適合做磚。把泥挖下來,用水用腳踩,攪拌成面團。有時候攪拌量大的話,會把牛帶進去一起踩。然后用鋼絲弓剪成一個大圓球,堆在控制臺旁邊。所謂控制臺,就是挖一個齊腰深的坑,前面放一塊光滑的木板。在板面撒上一把草木灰或細沙,支起“井”字形的木???,然后將泥球切成兩半,托起朝??蚍较蛎土σ焕?,看四角是否完美,再拉過鋼絲弓切掉多余部分,然后在??蛳聣|一塊木磚板,雙手輕輕搖動???,均勻抬起,就成了一個方磚坯。拍磚看似簡單,其實最費力氣。如果力度不夠,攪出來的磚頭不可能有棱角。
成品磚必須在空曠的地方堆成一米多高的長隊,而且要按隨機順序堆砌,相互之間留有空隙,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受陽光和風。瓦盆最怕下雨。如果下雨,如果世界末日,稍有差錯就會功虧一簣。所以天氣一變,就要早早拔起茅草或者薄膜布蓋起來。
(3)入窯
足夠的磚烘干后,磚要成排地裝入窯腹。裝窯是個技術活,燒磚的質量和裝窯的好壞有很大關系。裝窯不是簡單的把磚搬進窯里堆起來。碼垛時要考慮火道的布局和走向,使每層磚的燒烤溫度基本保持一致。即使是小磚窯,裝窯也要兩三天。窯裝好后,把出口封住,只留一個臉盆大小的洞,留作燒火用。
(4)燒窯
入窯后需要準備柴火。嶺南地區的山地主要生長鐵芒簸箕,是燒窯的好燃料。燒一次窯一般要幾百擔草料和松枝。柴火在窯前堆得像座小山。一切準備就緒后,就把它燒進窯洞里。窯一旦點燃,就無法停止;如果中途停下來,溫度下降,你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。所以必須三四個人沒日沒夜的干活才能生火,越燒到最后越燒。大概要燒三四個晝夜,具體時間不確定,因為柴火的干濕程度會影響熱量。觀察火情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看煙囪冒出的煙。一開始磚窯冒出白煙,是因為水蒸氣多;中間的煙是深色的,可以用濃煙來形容;最后因為窯內溫度高,煙很少,大煙囪上方甚至出現了明火。我們稱之為“卷尾猴尾巴”,因為跳動的鮮紅色火焰與卷尾猴美麗的尾巴非常相似。磚都燒到這個程度了,基本都熟了。另一種方法是檢查窯廳內部的亮度。從窯門往里看,哪排磚亮,就是哪排熟了,直到所有的磚都紅得發亮,那就差不多了。
(5)封窯(澆水)
等所有的磚都熟了,就可以馬上?;鸱飧G了。又快又快地用泥和磚堵住火孔,然后用一對大缸把窯頂灌滿。水沿著頂部的環形凹槽滲入窯內,陣陣爆裂聲使其發出聲響。水汽化后出現的白煙會從窯內的各種縫隙和上面的孔洞中冒出來,形成一種冒著蒸汽的局面。為什么是水?是為了讓磚頭變綠。由于燒制過程中加水冷卻,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生成低價鐵,呈青色,即青磚。灌溉后,窯頂用土封住。
(6)出窯
過了十多天,窯里的熱度基本冷卻下來,窯就開了。出窯是燒磚的最后一步。開窯后一般要冷卻三四天,讓窯里的磚完全冷卻后才能出窯。新燒的磚是帶著余溫從窯里遞上來的,外面是一排排的磚。從窯頂取出的第一塊磚叫“窯頭青”,是青磚中的上品。它的表面呈青藍色,覆蓋著一層像鹽和霜一樣的細小晶體顆粒。它的質地極其堅硬,相互接觸,聽起來像是玉石和黃金。越到窯底,磚的質量就越差。不燒穿,就有白磚紅磚。
|